|
发表于 2011-12-6 01:38:32
|
显示全部楼层
都只能带给爱者以阵痛
前言
人生最可怕的事情是什么?
朽迈?疾病?死亡?告别?贫困?失恋?失败hh
都不是,实在人生最恐怖的事情就是不知道自己在错误地做人.
"做人"是人活着最大的事情.自素来到这个世界,做人就贯串了我们的一生.做人是我们毕生的职业,我们无法请假,无法辞职,无法将属于自己的工作移交给别人.所以,如何将人生过得更好,过得更有意义,关联到我们每个人的亲身好处,也是我们每个人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.
然而,世上最难的事情就是做人.人们常叹:做人不容易,做好人更不容易,做个世间事都能看得通透的好人最不容易.作家铁凝在《闲话做人》文中感慨:"最累的莫过于做人." 男人们感叹做男人不容易,女人们则抱怨说岂非做女人就容易了吗.人,不分男女,活着就是不容易.
人是无奈逃脱做人苦累的,我们只能尽力活得轻松一些,条件是要正确地做人.佛陀说:" 人之所以痛苦,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."凡事皆有因果,从一开端就错了的事,注定是要错误地停止.老天不会再给一次从新做人的机遇.人生最悲惨的事情,莫过于年迈时发现自己的过错.如果年老时不能发明自己的过错,那更是不幸之至.
所以,我们应该及早知道一些做人的真理.
佛是一个老师,告诉我们什么是对的,什么是错的,我们应该怎么去办.佛告知我们:众生平等,人人是佛.人要一直地修炼,使自己的行为正确,从心中生出智慧,从而除掉迷惑, 正确地做人,快乐地生活.
佛家的戒、定、慧三学,蕴涵着大智慧.《楞严经》上说:"摄心为戒,因戒生定,因定发慧."儒学经典《大学》里也说:"定而后能静,静而后能安,安而后能虑,虑而后能得. "做人要从戒、定、慧修起,福、慧双修,谋求人生美满的境界.
做人的真谛,在于守戒.就是要防非止恶,行为不逾规则.守戒不是为佛而守,而是为我们自己行为的善恶承担效果,为自己负责.
做人的真理,在于得定.定就是清净心,清净生智慧.得定则不会对境迷乱,不会为境牵引 ,不会覆障本性.能在一切顺逆境界中修自己的清净心,不为人事环境所烦扰、所传染,那你的道业就成功了.
做人的真理,在于开慧.宇宙的精华是生命,生命的精华是人,人的精髓是智慧,智慧的精华是佛.佛充斥了无边的智慧与无尽的温顺,慈悲地安慰着每一个人;佛遍慧学,教人废除困惑以证真理之道,失掉圆满的人生.
学佛是对生命负责,学佛的意义在于完善并晋升我们的性命品质.一沙一世界,一叶一菩提 .人人都有一颗佛心,人人是佛.世俗之人,敬佛的,不敬佛的,都应该遵守做人准则,重视个人性德涵养,完美个人行为.只有人人会做人,才会利自己,利他人,利社会.
时常与佛陀谈谈心,参禅悟理,明心见性,看透人生,取得心灵的安静.这不也是人生乐事吗?
上篇守戒:为自己负责
佛家讲:"防非止恶谓之戒."佛陀制订戒律,不是为了约束,而是对我们无明众生一种最好的维护.佛家戒身业口业意业,就是避免行动、语言、思维三方面的差错.守戒不是为佛而守,而是为自己行为的善恶承当成果.
一、行为决定结果
1痛苦源自错误的追求
人之所以痛苦,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.
人生,最重要的是生命,最希求的是幸福,最不盼望得到的是痛苦,必须品味的也是痛苦.人,为什么会痛苦?为什么会烦恼?
在生命的长河里,痛苦原本不是我们应该去躲避的东西,我们要做的是去认识为什么痛苦, 为什么有烦恼.有了痛苦就蒙受着,根本不弄明白痛苦源于什么,这是多数人的悲痛.
佛陀说:"人之所以痛苦,在于追求错误的东西."这就是谜底.我们认为金钱可以代表地位,但金钱带给我们的烦恼也很多.我们以为赌博可以带来快乐,但为了赌博自残或家庭粉碎的事,却时有所闻.谈恋爱卿卿我我,好不浪漫,但是天天翻开报纸,情杀的案件一大堆 .痛苦大多是人们自酿自斟自饮.
一个偷盗者,他终生为盗,最后盗了自己的家,还亲身引来了警察.这是一种如许荒谬好笑 的事情,但他确实盗成了习惯,这也成了他最大的痛苦.他改变不了自己,不盗他便疼痛万 分 ,盗了才会意安理得,要转变这个恶习竟然成为举步维艰之事.他追求了错误的货色已成习 惯,所以他毕生都痛苦着.
男女之间的爱与恨,许多也源于错误的追求.爱上不该爱的人,爱好不该喜欢的人,或者, 爱上一个根本不爱自己的人,或者被一个不该爱自己的人所爱,真是痛苦!凡此种种的孽 爱,都只能带给爱者以阵痛,shanghai escort,有的会为此痛彻心扉,痛断肝肠,有的甚至会为此种种偏激或 邪恶的爱情放弃道义,最终做出丧心病狂之事,那也无非是因为心灵深处的伤痛吧.爱得越 深痛得越深,不正是一些不能终成眷属的有情人痛定思痛后的悔过吗!爱也错,不爱也错, 因为它们本来便是错误的追求!
人的一生,任何时刻都不能失去斗争目的和前进的方向.没有追乞降妄想,是痛苦的;追求 错误的东西,也是痛苦的.有的人活了一辈子,不知道自己是为什么活着,为了什么目标而 生活.身在迷局中的人,执迷不悟的人,必将为痛苦埋单.
有一位年轻人,给自己定的目标是做一名数学研讨员或者是当一名翻译家.为了自己的目标 ,年轻人不顾家景贫苦,不顾年纪已经很大,到一所大学做了一名无证的旁听生.他总是偷 偷地来班里上课,如果被同学和老师发现了他就拿着书走出去,当老师和同窗们不留神时他 又拿着书来班里听课.
他半工半读,年复一年、日复一日地过了几年,从一个对数学一无所知的门外汉变成了能听 得懂数学、对数学产生了兴致的人.不仅如此,通过旁听,他还读完了数学研究员的全体课 程并修完了硕士学位.他为了自己的目标整整追求了十七个年头.
为什么会用十七年呢?当初他学数学,学到一半能听得懂,但是在应用方面他还是很艰苦. 他感到自己的英语程度太差而导致了他的数学不好,于是苦攻了多少个月的英语.然而他的数 学成就仍是没有进步,因此他又废弃了学习英语,继而他放弃了数学,改学德语和俄语.就 这样他东学一点西学一点,他的各个学业的成绩都只是半桶水,不一门学科比较粗通的. 他最好的一门课程就是俄语,这一点还能让他自己快慰一点.
年轻人就这样整整学习了十七年,已不再年青,但结果却是数学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,学历 又不具备.为了营生,他只能靠他的一点点俄语水平当了一名翻译.
由此可见,一个人如果走上了错误的道路,等待他的将是无限的痛苦.再看看那些胸有大志 ,最后沦落为囚犯的人们,他们在追求名利的同时,也在痛苦着.他们把地位的升高当成毕 生的追求,而在漫漫的追求中,他们逐步损失了自尊和自爱.他们吹牛拍马,曲意逢迎,有 的变卖良心,不惜扭曲人格.
人之初,性本善,谁也不乐意成为灵魂的背离者,他们在黯然神伤的时候,又是何等痛苦与 懊悔,但是木已成舟,身不禁己.迷途知返的两种后果,其一是悬崖勒马,但将两手空空, 什么也得不到,一生的血汗付之东流;其二是可能被后来的追兵一箭毙之,杀人灭口,除 之后快.总之他们的痛苦与代价也只不外因自己的贪念和膨胀的私欲罢了.
人之所以痛苦,beijing escort,是由于在追求错误的东西.既然是错误的东西,为什么不取舍放弃?不知道 追求的东西是对还是错,这才是最痛苦的.还有一些人,明明晓得是错的还要持续下去,明 明心里痛得不行了,还是做下去,这种人病得不轻.
你拼命追求的,不一定是正确的.你不去追求的,未必就是错误的.明确你的追求是对是错 ,无比重要.所以,正确地进行思考是追求成功的重要前提.你用正确的方式来追求自己的 幸福,那么,你的幸福可以长久长久.
所以,在人生追求的进程中,咱们要擅长总结自己、反思本人、比拟自己,找到准确的寻求 方向跟追求方法.这样,我们就不会依照过错的方向始终走下去,我们的苦楚就会少一些.
2为因果负责任
世间人要对法律负责任,修行人要对因果负义务.
人类从来都没有停滞过对自由的追求.换句话说,人类的存在与自由,从一开始便是不可 分的."生命诚宝贵,恋情价更高;若为自由故,二者皆可抛."有时人们 追 求自由是不惜代价的,然而,自由是有条件的,绝对的.追求无限的自由者,一定会妨害他 人的自由,自己也会受到惩罚.
时至本日,人类的天性里固然依然追求无限的自由,幻想着可以为所欲为,随心所欲,无 拘无束,逍遥自由,但种种束缚使得人类力不从心,不得不忍辱负重.无穷自在存在两重性 :一方面,它满意了人的愿望,使本能得以开释;另一方面,它往往是利己而损人的.比方 有人想杀人,有人要骗人,有人要占领更多的财产,有人要动员战斗等等.
怎么办呢?经由商定,人类树立了社会,构建了一整套规则,大的如法律,小的如各种规章 轨制, 还有一些道德标准.这些规矩一方面保障人的公认的权力,即有限的自由;一方面限度了人 的行为,使之不能对别人形成损害.人只能在必定的法律环境下存在和发展,否则,就是对 世人的敌对,就要受到处分.
所以,人应该学会约束自己的行为,为自己的行为负责.世间人要对法律负责任,修行人要 对因果负责任.太危险、太没有法式、太分歧道德的事情不要去做,做了就会有劫难.
清代山东人陈义客游北京时,途中遇到壮士鲁胜.陈义见他义气大方,谈话投契,便结为兄 弟.本来鲁胜是个匪徒.过未几,盗情事发,鲁胜被关进了监狱.
陈义到狱中看望,鲁胜对他说:"吾可怜犯法,无人相救.承兄弟素日相爱,有句亲信话, 要与兄说."陈义说:"感蒙不弃,兄有见托,必当尽心."
鲁胜便说道:"吾有白金千余,藏在某处,兄可去取了,用些四肢营救我出狱.万一不能救 出,便只求兄照管我狱中衣食,不使缺少.他日死后,只有兄葬埋了我,剩下的东西听凭兄 取了.只此相托,再无余言."说罢泪如雨下.
陈义说:"且请宽解,自当努力相救."于是离别鲁胜,依着鲁胜所说,到某处获得了千金 .陈义见钱眼开便想独吞,于是想了一番说:"若不救他,他若教人问我,无可推托,把他 惹怒了,万一攀扯出来,我这钱财得也得不稳.何不成果了他,倒是落得干净."恰是:转 一念,狠一念.
于是,他便送给两个狱吏30两银子,说鲁胜是自己的仇敌,要他们借机杀了鲁胜.从此陈义 白白地得了千金,又无人知他来历,摇摇晃摆,在北京受用了三年,用了七八成之后,便 下了潞河,搭船回家.
到了船中,与同船之人正在舱里说闲话.忽然,陈义跌倒了,一会儿爬起来,据航空相干人士先容,睁起双眸,大 喝道:"我乃北京大盗鲁胜也.陈义天杀,得我千金反害我生命,现在要还我命来!"
同船之人见他声音与先前不同,又说出这些话来,知道陈义有负心之事,便好言安慰了一番 ,shanghai massage,并求陈义不要死在船上,省得害同船之人不得清洁,要吃没头官司.陈义栖息一下,回家 里后,终因作贼心虚,船上犯的那弊病又犯了,并且比先前更重大了,最后自己拿刀把自己 杀了.
陈义遭报应的故事虽说有些离奇和极其,但细想一下,也属必定.鲁胜为盗遭捕遭杀,但陈 义的报应,却是因为他的行为已偏离道义太远,那种迫使 他自戮的气力,既来自于他自身内部,更来自于"天",即道义力气的强盛施压.从古至今 ,贪心一直在演出一幕幕悲剧.现在的一些人,二心想挣大钱,发大财,贪得无厌,昧着 良心赚取黑心钱,造假酒、卖假药、做假账等.钱是赚得手了,可伤天害理,最后自己也倒 霉,甚至于冲撞了法律,落得个身陷囹圄的悲惨下场,这不是害人又害己吗!
人生在世,应答自己的行为负责.事实中,欲望不加约束,就会导致危险.一个危险往往导 致另一个更大的危险,最后使我们处于灾害性边沿.不负责任的人很容易给自己生事,结果 让别人也处于危险的地步.真正的大智之人善于时刻坚持沉着苏醒的脑筋,遵照一定之规, 严格要求自己,以躲避危险.
这是一个容易让人迷失的世界,在追赶名利的时候,千万别迷失了本来仁慈的自己.
3不可将错就错、一错再错
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就错,不肯悔过;二是不可一错再错,积重难返.
古人云:人非圣贤,孰能无过?现实中人人都会出错,人人都会有失误的时候,要害是能不 能及时认识到错误,能不能及时改善它.做人行事一是不可一误再误,不肯悔过;二是不可 一错再错,积重难返.
从前有一个比丘,因为犯了错误,从僧众中被赶了出来,既伤心又懊恼,哭哭啼啼地往前走 ,在路上碰到一个鬼.这鬼也是因为犯了法被毗沙门天王赶出来的,鬼问比丘:"你为什么 一路走一路哭呢"
比丘答复说:"我违背了做僧人的戒律,让僧人们给赶了出来,所有檀越们的布施供养全没 了,远近的人都知道了我的坏名声,因而我伤心得直哭."
鬼对照丘说:"我能叫你的坏名声打消,让你得到很多赡养.你可以站在我的左肩上,我背 着你在空中行走,人们只看得见你,看不见我.你要是得到供养,我们就平分."
于是鬼便背着比丘,来到比丘先前被赶出来的那个村庄的上空往返行走.村落里的人看见这 比丘在空中行走,都十分吃惊,以为他得道了.村人们互相说:"这些僧人真没道理,竟将 得道的人给赶了出去!"村人们都涌到寺庙里,大声斥责寺里的僧人,又立刻把这个比丘迎 进寺里住下.于是这比丘得到很多供养,他照着本来说好的那样,得到的各种东西,都送 给那个鬼一半.
后来有一天,鬼又背着比丘在空中行走,不料正好碰上毗沙门天王手下的属官.鬼一见到天 王手下的官,吓坏了,扔下比丘拼命逃跑.比丘掉落下地,摔死了.比丘执迷不悟,错上加 错,最终害了自己.
人生在世,知错能改,则为君子之道.有错不思矫正,或者口不应心,那只能在毛病的途径 上越走越远.
知错是救命自己的第一步.在错误改正之前,你要发现和否认自己的错误.一个人要是尚未 认识到自己在做错事,他不会想到改正错误,那只能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.聪慧的人总 可以做到误入歧途,自我援救.
中国古代有一则著名的故事,事出《晋书》.在东晋时的江苏宜兴,有一个著名的强暴少年 名叫周处,因为他凶横无比,人们又恨又怕,将他与当地山上吃人的猛虎与河里凶残的恶蛟 等量齐观,称为"三害".周处知作别人对他的评估后,想改良自己的形象,主动去与乡老 磋商,要杀死猛虎和恶蛟.
周处杀逝世了猛虎以后,又下河去杀恶蛟,徒手与蛟龙格斗,沿江沉浮而下,三天三夜之后, 血水把河面都染红了.人们认为周正法了,欢呼雀跃,谁知周处此时却杀了蛟龙回到乡里. 他满心欢乐,却看到的是人们为他死而庆祝的局面,心里非常难过.
于是他走到当时有名的文人陆机、陆云兄弟家中,倾诉了他的苦闷,说:"我当初十分仇恨 以前的所作所为,只是担心自己年纪蹉跎,改也来不迭了!"
陆云对他说:"古训有言,凌晨能意识真理,就是晚上死了,也无所遗憾.认识错误,纠正 错误没有迟早的差别.一个人只怕不破志,哪里有奋发做人而一事无成的道理更何况你年 华正茂,前程还很弘远!"
周处听了以后,回去潜心习武,耐劳读书,各地聘书于是雪片般飞来.周处后来官至御史中 丞,成为国度的大将,在抵御外族入侵的奋斗中,以身殉国,成为一名好汉.
"改过宜勇,迁善宜速",这是古人的教训之谈.正如法师开示:"做人行事一是不可将错 就错,不肯悔悟;二是不可一错再错,积重难返."古人云:"盖世功绩,当不得一个矜字 ,弥天大罪,当不得一个悔字."民谚更有"浪子回首金不换"的说法.
改过迁善是任何人在任何时候都可以而且必须遵守和履行的准则,尤其是对那些所谓"浪子",意义更为重大.
4无所事事犹如犯窃盗罪
白白地过一天,无所事事,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.
《论语.阳货》上说:"子曰:'饱食终日,无所居心,难矣哉!'"这就是"餍饫终日, 吊儿郎当"的出处.成语粗心是说,终日食量超过身材所需,又不动头脑,什么事也不干. 这种行为是人类所不同意的.
人生的价值在于发明,没有创造的生活,只能叫活着.幸福的基本意义在于劳动创造,在于 参加人生实际中生命力的获得、完善和发挥!一切乐境,都可由劳动得来,一切苦境, 都可由劳动摆脱.
百丈怀海和尚倡导僧人劳动以自养,他说:"一日不作,一日不安."劳动与不劳动,心 境不一样,感触也会不一样.劳动可以让你休会到幸福快乐,不辛苦尽力你会变得单调无聊 ,索然无味.人活一天就要有一天的价值和意思.
宋朝时日本的僧人道元来中国留学,落脚在天童山景德寺参禅修行.寺里有一位驼背的老禅 师,是负责膳食炊事的"典座",已经80多岁了.有一次,他在太阳底下一手撑着拐杖 ,一手将香菇一颗颗地排在地上晒.寺院里须要食用大批的香菇,必须趁暑天烈日晒干,以 便贮存备用.
道元看到当前,于心不忍,就上前跟老禅师说:"长老!您年事这么大了,为什么还要这么 辛劳做这种事情呢这种差事可以找其别人替你白叟家代劳呀!"
"他并不是我!"老禅师绝不含混地回答说.
道元禅师说:"话是不错!可是要工作也不用挑这种大太阳天的时候呀!"
"大太阳天不晒香菇,莫非要等阴天或雨天再来晒吗"老禅师反诘道.
道元一时光如醍醐灌顶,恍然大悟,禅法又进了一步.
《法句经.教养品》上说:"若人寿百岁,邪学志不善,不如生一日,精进受处死."《佛 陀的格言》上说:"白白地过一天,起早贪黑,就像犯了窃盗罪一样.劳动一日,可得一夜 安息;勤奋一生,可得幸福长眠."劳动能够让人心安快活.
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布堪纳特殊留恋美式足球,是一位铁杆球迷,他从不错过每年1月间的 季后赛.底本一场60分钟的竞赛,少不了犯规、换场、中场休息、伤停补时、教练叫停等等 ,这样要消耗许多时间.
有一天,布堪纳忽然觉得,花这么长的时间在电视机前看比赛很挥霍时间,竟至产生了罪行 感.然而,球赛又不能不看,为了在心理上找到均衡,他决议给自己找点事干.他记得曾经 从后院捡了两大桶核桃,于是就把这些核桃搬到客厅里,一边看电视一边敲核桃,这样或 许能心安理得一些.
一边看球一边敲核桃,同时布堪纳还在不停地思考:为什么自己长时间坐在电视机前会有罪 反感为什么自己这么一会儿没劳动心里就认为不塌实
在不断地敲核桃的过程中布堪纳悟出一个道理:劳动不仅对个人有利益,对其他人也有好处 ,如果一个人饱食终日,无所事事,那么除了他自己的得失之外,别人也享受不到他从事生 产带来的"交易价值".劳动直接或间接地增进了社会的发展和提高,如果有一天人类结束 了劳动,那就象征着人类社会自身的覆灭.
人要吃饭,要养家,要买房,要买车,要供子女读书,还要享受hh假如想要吃得好、穿得 好,把下一代抚养好,就必须劳动.人间间的事件就是这样,人们必需劳动以换取生涯, 当然有其余的取得方式,但某些方式的抉择不恰当会发生恶果.生活对我 们任何人都不轻易,我们必须劳动,而且最主要的是我们必须爱自己.
无论你有多么高尚的使命感,多么远大的幻想,你都必须劳动,否则在经济上不能独立,其他主意也无法付诸实行.任何人,不论是男人还是女人,都必须劳动才能生存.劳动可以知足 个人,让人快乐,享受到劳动的结果--安身立命、养家糊口、体验快乐.
富兰克林有句名言:"怠惰像生锈一样,比操劳更能耗费身体."好吃懒做、不务正业、贪 图吃苦、无所作为乃人之大忌,轻者断送自己,重者危及子孙.不劳动的人是可耻的,是在 糟蹋生命,不劳动者当戒.
5平等候人,恭顺从事
恭敬别人,就是庄严自己.
佛陀恻隐所有众生,以喧扰心、平等心看待一切众生,即是大慈善心.故真慈平等等于佛 心"真性",真心现前,就入十方诸佛法界.
修行的人要有平等心、慈悲心、恭敬心,恭敬修善法.与一切境界绝无分离执著,这是心 真得到清净平等了,自他分辨执著都没有了.所以行愿完整相同,就成佛了.
心是清净的、平等的、没有偏见的,beijing massage,才是真正公正.此为凡圣不雷同之处.《普贤菩萨行愿 品 》上说:"若于众生尊重承事,则为尊重承事如来."佛教提出的人与人之间的双向互敬关 系是"相视当如视佛","善修和敬,互相尊重".
虚云法师说:"在交往中应自尊而不自豪,尊重别人而不谄谀;批评别人以精诚相待、谗言 引诱;受人批驳应虚心恳切,即使对方有所偏颇,也不耿耿于怀."常言说得好:"若要人 尊重你,你先尊重人."即便是你的敌人也要尊重,因为尊重能唤醒一切歹意.
悟达禅师做云水僧时,有一天路过京师,看到一位西域异僧身患顽疾,无人理会,于是就为 他擦洗敷药,仔细地照料他.病僧痊愈后对悟达禅师说:"未来如果有什么灾害,你可以 到西蜀彭州九陇山间两棵松树下面找我!"
多年后,悟达禅师的法缘日盛,唐懿宗十分景仰其德风,特封悟达禅师为国师,并钦赐檀香 法座.这时,悟达禅师自发尊荣,也匆匆起了狂妄之心.一日,悟达禅师膝上忽然长了个人 面疮,眉目口齿皆与凡人无异.
悟达禅师遍揽群医,都无法治疗,一筹莫展之时,突然想起昔日西域异僧的话,于是就依约 来到九陇山,找到西域异僧并道明来意.西域异僧胸有成竹地指着松旁的溪水说:"不必 担忧,用这清泉可以除去你的病苦."
悟达禅师正要掬水洗涤疮口,人面疮居然启齿说道:"慢着!你知道为什么你的膝上会长这 个疮吗西汉史书上袁盎杀晁错的事情你知道吧你就是袁盎转世,而我就是当年被你屈斩的 晁错.十世以来,循环流转,我一直在找机会报复,可是你却十世为僧,清净戒行,一直苦 无机会下手.直到最近你集朝野礼敬于一身,起了傲慢之心,有失道行,我才能附在你身上 .今日蒙迦诺迦尊者慈悲,以三昧法水洗我累世罪业,今后不再与你冤冤相报."
悟达禅师听后,不觉汗如雨下,立刻俯身捧起净水洗涤,突然一阵剧痛,昏了从前.当他醒 过来的时候,膝上的人面疮已经消散不见,面前也没有什么西域异僧.
这个故事告诫人们:骄易他人,骄恣自我,这是人道中深藏难除的劣性,一旦产生这样的心 境,那就会产生伤人不利己的心态.如斯一来,难得有友人在你身边,而你伤害了的人却会 乘机而动.
《毗尼母经》上说:"卑己敬人."古语说:"正人敬而无失,与人恭而有礼."圣人的伟 大,在于他的同等心.与人来往,只有彼此平等,才会有真正的彼此尊敬.尊敬别人能换来 别人的尊重,互相尊敬能相互受益,自动示善最为可贵.
我国著名的戏曲大师梅兰芳先生曾向齐白石学画,作为弟子,常常为齐白石磨墨铺纸,而 他的画艺也受到齐白石的赏识.后来,梅兰芳入行戏曲,演技高明,名声如日中天,与此同 时,曾为其师的齐白石却生活简朴,穿着平凡,时常不被人搭理.但是,梅兰芳并不以自己 是戏曲界的名角而鄙弃齐白石,在公共场所,梅兰芳老是恭敬地同他交谈,经常使得在场的 宾客惊奇不已.为此,齐白石顺便画了幅《济困解危图》赠送梅兰芳,并题诗:"记得前朝 享太平,平民尊贵动公卿.现在沦落长安市,幸有梅郎说姓名."
梅兰芳与齐白石两位艺术巨匠的友谊一直保持到毕生,为后人所景仰.这里既没有市侩的势 利眼,也没有文人"相轻"的陋习,堪称平期待人、平等相处的典型,也只有交往双方处于 平等的位置,才可能有真正胜利的交往,由此换得真挚的友情.
佛说:众生平等.对人恭敬,就是在肃穆你自己.人与人之间本无高下贵贱之分,无论我们 担负什么职务,从事何种工作,取得何种成绩,都是社会的分工,都不应当以此去傲视别人 .谁不是桑田一粟呢可能正视自己的这种微小的人,会不耻下可,谦逊谨严,从而才有更 严厉的请求与更高的追求,人生才干到达新的高度.
6菩萨只保佑自助的人
佛菩萨只保佑那些肯辅助自己的人.
人类自古以来就敬天,遇事常期求上天保佑.良多人阅历的事情多了,就会得到一个论断: "与其求天一直不要下雨,不如让自己常备一把伞.求天求地,不如求自己."谁也救不了 你,除非你自己.自救者天救说的就是这个情理.
其实,每个人都是自己命运的主人,祈求别人,等待别人的恩赐,只能让我们养成一种惰性 ,把运气的方向盘交给别人,别人给什么,我们就只能要什么,别人不给,就得不到什么. 天然,人人都会遭遇挫折,因此不能把命运的主动权放在别人的手上.事实上,我们有时在 遇到困难的时候,首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解决,而是追求别人的赞助.
一个马车夫正赶着马车,艰巨地前进在泥泞的道路上,马车上装满货物.溘然马车的车轮深 深地陷进了烂泥中,马怎么使劲也拉不出来.车夫站在那儿,无助地看看四处,时不断喊 着"帮忙呀".后来一个老者走过来对他说:"把你自己的肩膀顶到车轮上,而后再赶马, 这样你就会得到神助."马车夫按照他的方式去做,果然走出了泥泞.
天佑自助者,完全依附别人的赏赐是不可能的,我们解决问题首先想到的应该是自助.人的 一生,未免会遇到许多麻烦和难题,但我们首先想到的应该是我应该如何去做能力解决它. 那么我们就要敢于试一试,拼一拼,将本身的能量最大限度地施展出来,克服困难,终极解 决问题.
有一次,佛印禅师与苏东坡看到一座马头观音的石像,佛印禅师即时合掌星期观音.苏东坡 怀疑不解,问佛印禅师道:"原来,观音是我们要礼拜、要哀求的对象,为什么他和我们一 样,挂着念珠,合掌念佛.我不清楚,观音到底在念谁呢"
佛印禅师语重... |
|